中国不但有民族的认同,而且有着历史文化上的认同。这个时期中国的边疆少数民族大都进入定居农业的阶段,与汉族接触的时间较长,对于中原地区的汉族历史和文化了解较多。许多少数民族首领本身接受的就是汉文化教育,且修养较高,熟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他们在建立政权后,非常注意任用汉人,并大力提倡汉族文化,以儒家理论为基础治理国家,就连石龙、石虎这样的暴君也不例外。这个时期儒学的发展情况颇能说明这一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中心在北方,推动儒学事业的大多数为少数民族政权。相比之下,南方的汉族政权则积极性不大。少数民族汉化的代表当属北魏孝文帝,他不但把都城迁到了洛阳,而且采取了全盘汉化的政策,连姓都改成汉姓了。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同还体现在历史的编纂上。北朝不仅沿袭了汉魏的史官制度,而且开创了设馆修史的先河,奠定了后世的历史编撰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认同。[5]魏晋时期,北方的政权虽然以少数民族居多,但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汉文化始终是主体。欧洲的情况则复杂得多。其一,罗马并没有发展出各民族都认同的一种文化。帝国内部文化的差异性非常大,罗马人在帝国中的比重不大,作为罗马人自身文化的拉丁文化则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其影响甚至还不如东部的希腊文化。罗马帝国也确实存在所谓的罗马化,但无论在区域还是在深度上都很有限。其二,帝国中后期迁移到罗马边境的诸蛮族大部分尚未进入定居农业阶段,他们与罗马帝国接触的时间较短,且大都不断迁徙,对于其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对罗马文化了解最多的要算东哥特人的国王狄奥多里克,他曾经长期在拜占庭宫廷生活。日耳曼人首领的文化修养普遍不高,除查理曼外,基本上不重视文化事业,很多人不识字。查理曼虽然很努力学习拉丁文,但始终不会写。其三,日耳曼人在历史的渊源上是以基督教而非罗马为指归的,他们对自己谱系的追溯也是从亚当开始的。
相关影视:张国荣粤语资源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