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作品,往往成为民间歌手传唱的内容。《集异记》记载的三位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旗亭听歌的故事,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唐代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民歌手。如刘采春,据说能唱120余首歌曲,“皆当代才子所作。其词五、六、七言,皆可和矣”。每当她一展歌喉,“歌声彻云,闺妇行人莫不涟洏”[59]。街头流浪艺人张红红,“本与其父歌于衢路丐食”,后被选入皇家宜春院,因聪明伶俐,闻曲即可默记心中,被宫中人称为“记曲娘子”[60]。念奴是位女高音,“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61]。开元时宜春院歌手永新,本名许和子,原为吉州永新县乐家女。“既美且慧,善歌,能变新声。韩娥、李延年(汉代著名歌唱家)殁后千余载,旷无其人,至永新始继其能。遇高秋朗月,台殿清虚,喉啭一声,响传九陌。明皇尝独召李谟吹笛逐其歌,曲终管裂,其妙如此”。一次,“赐大酺于勤政楼,观者数十万众,喧哗聚语,莫得闻鱼龙百戏之音。上怒,欲罢宴”,高力士奏请永新出演,只见她“撩鬓举袂,直奏曼声,至是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62]。可以说,永新的歌具有极大魅力,扣人心弦。此外,还有李可及、韦青、李龟年、李鹤年、米嘉荣、田顺郎、南不嫌、陈意奴,等等,举不胜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代是诗的世界,歌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