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所著的《常识的颠覆:学前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社会学研究》④一书以广东深圳22家公办园转企为案例,描述在学前教育机构从“公办园”向“企业”转变的过程中,国家、地方政府、教师、幼教专家、家长围绕学前教育常识的坚守与再造所展开的一系列博弈与互动,以及这最终使学前教育的社会属性、办园体制、师幼身份、社会关系得以改写与再造的过程,揭示政府推动的市场化改革背后所蕴含的重建幼教新秩序的非公益性诉求,从而在理论上建构起关于学前教育市场化改革所达至的“去教育性”后果的解释框架。
彭拥军所著的《精英的合法性危机:高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①注重通过政策文本、学术文本和个体文本的综合分析来还原高等教育制造精英的真相,通过呈现高等教育改革和转型过程中精英合法性危机的产生及其解决过程中各种不同力量间的抗拒与变迁,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式教育改革的特殊性。
齐学红所著的《在生活化的旗帜下: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②一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围绕小学和初中德育方面的课程标准的出台这类关键性事件,揭示如下这一点:生活化作为各方利益表达的借口以及改革“共识”的达成过程,具体呈现在看似整齐划一、极具普适性的道德教育改革行动中。该书指出,在道德主体多元化与社会控制精细化的双向促动下,道德教育的改革进程呈现出逐渐摆脱政治意识形态的单一控制而向着生活本意回归的趋向。该书从生活与政治的关系维度构建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解释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