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隋书·经籍志·佛经》:“梁武大崇佛法,于华林园中总集释氏经典凡五千四百卷。”
[7] 《廿二史札记》:“六朝人虽以词藻相尚,然北朝治经者尚多专门名家,盖自汉末郑康成以经学教授,门人著录者万人,流风所被,士皆以通经积学为业,而上之举孝廉秀才亦多于其中取之。故虽经刘、石诸朝之乱,而士气相承未尽变坏。”又:“梁武之世,不特江左诸儒崇习经学,而北人之深于经者亦闻风而来。”
第十四章 魏晋六朝之教育
第一节 魏晋之教育
一 学校
曹 丕
从曹丕篡汉,到东晋灭亡,将近二百年(西历220-402年)。在这二百年的时期里头,学校教育虽不能说是完全停止,也可以说是在若有若无的状况之中。我们先拿中央的大学来说吧:在魏文帝黄初时,本有明令兴建太学,制定五经课试的方法,并布告所辖的州郡,令有志求学的士子咸来入学,非不堂哉皇也。但一考其实,太学尽管开设,学生也上千人,而内容腐败,有名无实,所谓太学不过掩人耳目的一种装饰品。[1]东吴只有学官而无学校,西蜀则国小民贫,年年用兵,更谈不到学校的设置。以上三国时代的大学情形是大概如此。晋武帝统一全国以后,承曹魏太学的旧物,稍加扩充,故内中诸生曾一度增盛,也到了七千余人,虽然品类不齐。但自怀、愍被掳,中原云扰,太学于是无形的停闭了。[2]东晋建国江左,中州士大夫不堪胡马之蹂躏,纷纷南徙避乱,这一班知识分子怀着中原旧有的文物礼器以俱来,于是江左也修建太学。但君权薄弱,内乱屡起,学校受政潮影响,因此时兴时废,毫无成效可言。以上两晋时代的大学情形是大概如此。至于地方教育,则更无可观了。曹魏与西晋立国短促,州郡学校大学在平靖时则开设,在变乱时则停闭。东晋年代较长,中央虽屡经政变,而大权在地方,地方教育往往由封疆大吏私自提倡,[3]所以全国颇不一致,也没有统一或长久的计划。总之这个时期的学校,可以拿“若有若无,时兴时废”八个字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