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火药在当时的世界上堪称独步,旭烈兀西征时,在攻打木剌夷(中亚里海南岸地区)诸城堡、报达城(伊位克巴格达)以及叙利亚各地时,其杀伤力之大,使对方无法招架,往往败北。蒙古人的入侵给中亚各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但是火药武器的制造技术却传入了波斯及阿拉伯国家,并由这里传入欧洲。
元廷与伊儿汗国的医学交流也很广泛。旭烈兀身边就有中国医生,中国医学在元代传入了伊朗等地,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有不少人学习中国医术。《史集》的作者、波斯人拉施特原是一个医学家,他主编的《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一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医学的百科全书,如今传世的是土耳其医学家用土文翻译的。来中国侨居或在宫廷任职的波斯、阿拉伯医生也不少,元代文献中称之为“回回人”“西域人”或“大食人”。元朝在中央太医院下设有广惠司,掌管研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治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官阶为正三品。大都、上都均设有回回药物院,掌管有关回回的药物。信奉景教的西域人爱薛,在定宗贵由时来到和林,在拖雷孀妻唆鲁禾帖尼身边充当近侍。他“于西域诸国语、星历、医药,无不研习”。忽必烈当时还是藩王,也很赏识他,将他带往开平。即位后,命爱薛掌管西域星历、医药,后来改为广惠司,仍以爱薛管领。在广惠司任职的均是回回医生,诊病和用药都是按回回医法进行的。回回医生医术高明,深受汉族百姓欢迎,民间也有不少回回医生,王沂《伊滨集·老胡卖药歌》,记载了一位回回老医生:“西域贾胡年八十,一生技能人不及。神农百草旧知名,久客江南是乡邑。朝来街北暮街东,闻掷铜铃竞来集……金丝膏药熬较好,伤折近人人苦多。川船南通有新药,海上奇方效如昨。”西域所产药草疗效亦好:“火失剌把都者,回回田地所产药也。其形如木鳖子而小,可治一百二十种症。每证有汤引。”[66]这一则记载见于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该书还记载了几则回回医生医药高明的例子。大都一家小儿“患头疼,不可忍,有回回医官,用刀划开额上,取一小蟹,坚硬如石,尚能活动,顷焉方死,疼亦遄止”[67]。平江(江苏苏州)阊门有一旅客,所骑之马腹膨胀倒地,“店中偶有老回回见之,于左腿内割取小块出,不知何物也,其马随起,即骑而去”[68]。顺帝长公主驸马刚哈剌咱庆王,因坠马而得一奇疾,两眼失去黑眼珠,舌头伸至胸前,群医束手。广惠司长官聂只儿,是一个也里可温(元代对基督教徒和教士的通称),认识此症,将长舌剪去,顷刻间又生一舌,也被剪去,“又于真舌两侧各去一指许,却涂以药而愈”[69]。类似例子还有不少。广惠司曾组织人翻译过《回回药方》,有些被吸收入明朝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北京图书馆收藏的残本《回回药方》,为明刻本,是元代译成汉文的阿拉伯医学著作。有人考证,这本书就是阿拉伯医学家拜塔尔的《简救法》。《饮膳正要》一书是回回人忽思慧所著,这本专为皇家编著的食谱中,记有不少回回食物的烹调方法和营养价值,以及回回药物与方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