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演变成了“幸福”,“齐物”演变成了“自由平等”。冯友兰翻译《庄子》是在20世纪30年代,正值社会变革,颠覆旧价值,重塑新思想的时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宣扬西方“民主”,宣扬人格独立,权利平等,思想自由,高唱“自由平等”的口号。西方文明认为“人是理性的存在”,“人是万物之主”。经历了长期专制的中国人迫切地需要个性的解放,自我张扬。不难理解冯友兰延续了郭象的“均异趣”,把庄子的“齐物”演绎成“自由平等”。冯友兰说:“可知庄学中之社会政治哲学,主张绝对的自由,盖惟人皆有绝对的自由,乃可皆顺其自然之性而得幸福也。主张绝对的自由者,必主张绝对的平等,盖若承认人与人、物与物间,有若何彼善于此,或此善于彼者,则善者应改造不善者使归于善,而即亦不能主张凡物皆应有绝对的自由,故亦以为凡天下之物,皆无不好,凡天下之意见,皆无不对也。”[20] 并举《齐物论》中“民湿寝则腰疾偏死”一段为例。《齐物论》原文本指所谓万物一齐是站在“道”的高度上来说的,“道”是高于“物”的,相对于“道”来说,物之间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庄周本意鼓励人们去追求那高妙的“道”,而不是满足于“朝三暮四”般的囿于“物”的见地。冯友兰却把“齐物”按照“平等”来理解,是为了阐发他本人的哲学观点而对庄子原文进行的断章取义的理解。
相关影视:深海越狱在线观看中文